
亲爱的孩子们,今天的主日学之前,我们要问一个问题:
耶稣的救恩,是只给一小部分人的吗?
读经一里,依撒意亚先知写道,上主说,“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的祈祷所”;
读经二中,保禄宗徒用“外邦人的宗徒”来定义自己,从而让我们看到救恩的普世性。
耶稣,为所有人,而来。
那么,今天福音里的对话,有何意义?
耶稣来到了提洛和漆冬一带,这个地方在加里肋亚的西北面,是一片外邦之地。
在这里,耶稣遇到了一个客纳罕妇人,一位母亲,一个女儿附魔而走投无路的痛苦的母亲。
这位母亲请求耶稣帮助她们。
在她开口求助的一开始,我们已经窥见看到她的信心;而这份信心,在与耶稣的交谈中,越来越大——
作为母亲,为了女儿的痊愈,她不惧怕高声喊叫:“怜悯我吧!”
她称呼耶稣为“主”、“达味之子”,她怀着如此坚定的希望,相信自己的高喊,会被主听见。
可是,耶稣一句话也不回答她;甚至连门徒们都忍不住请求耶稣出手给予回复。这与我们往常看到的那个温暖、总是会动怜悯之心的耶稣,很是不同。圣奥斯定解释说:“耶稣基督的‘冷淡’,并非真正地拒绝向她施展自己的慈悲;相反,祂要激起妇人对我主慈悲更大的渴盼。”
“我为以色列家族中迷失的人而来”,耶稣这句看似冷漠的回答,非但没有让妇人气馁,反而让她越加坚定地祈求说:“主啊,帮助我吧~”
当耶稣说,不能把儿女的饼给小狗吃时,妇人的回复堪称我们所有人祈祷的楷模。她无意拿走任何人的任何东西、任何恩宠,在她简单又卑微的心愿中,上主的恩惠,哪怕只是一点点,也足够了。哪怕主耶稣只是看一眼,哪怕只是祂短短一句圣言,这一点点碎屑般的恩宠,足矣。
耶稣被这句充满信心的回答所打动,祂说:“就照你的愿望,给你成就!”
亲爱的孩子们,今天的我们,不再是外邦人;对耶稣来说,我们也不是那蹲在餐桌下边的小狗。福音中这位客纳罕妇人的坚持和信心,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——永远不要灰心,即使是在人生最大的考验中,也要信赖天主。主不会对孩子的需求,闭目不问。当下没有被回复的祈祷,越发邀请我们去增进我们的信德,去敞开我们自己的心神,迎接天主的礼物与恩赐,而不是我们个人的心意和执着。
我们可以跟客纳罕妇人一样,充满信心地对耶稣喊说:主啊,给我们信德吧;主啊,帮助我们找到我们的道路吧。
信德帮助我们认识耶稣,帮助我们明白耶稣的心意,帮助我们全然交托并接纳耶稣。在我们满是信德的喊叫中,这位独一无二的主,要同我们建立一份深远的个人关系。
当信德有所增进时,我们想要跟随耶稣的渴望,也会变得更大;我们找到并明白耶稣心意的祈求,会让天主亲自将自己启示给我们。
所以,每一天,我们都要经历与天主的对话与交谈。每一天,我们祈求“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”,每一天都让我们的生命,经历被主所更新,一天天变成“属神的人”。
本周主日学
**热场游戏“桌上的碎屑”:**老师们准备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次性桌布,然后准备几个乒乓球/网球,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,抓住桌布的几个角落,让球滚来滚去。之后,请一个孩子走出来,大声喊说:主啊,怜悯我吧!当他这样喊的时候,抓桌布的孩子就要让其中一个球滚下来,喊的孩子就要兜起自己的衣服,看能不能接住从桌子上滚下来的球。
**“谁也不会少”:**之后,还可以玩一个椅子少了的游戏。如果有二十个孩子,就准备17张椅子,大家都围着椅子走,音乐停止的一瞬间,孩子们需要立即找到椅子坐下去。那么,最后就会有孩子没有椅子。问孩子们,如何可以让这些没有椅子的孩子们,也有座位呢?告诉大家,作为基督徒团体,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被排除在救恩之外。
涂色:今天的福音里,耶稣也把救恩的礼物,给一个外邦人母亲。
**福音问答:**一开始,耶稣有没有回复妇人的请求?妇人如何做呢?她是为了谁祈求耶稣?最后耶稣为什么会治愈她的女儿?
**信仰讨论:**你们在学校,有没有遇到人们排挤其他同学、孤立某个人的情况?作为耶稣的门徒,我们应当如何做?
迷宫:请帮助这位妇人找到耶稣吧
福音重述:
根据今天的福音,给这幅画标准顺序,并讲述福音的故事。
在这些字母里,找出右边这几个单词。
福音手工
打印这张纸,沿着实线剪下,虚线折叠。
把妇女的两个手臂接在她的身上,做出祈求的样子。
之后,粘贴上耶稣的这句话:妇人,你的信德真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