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亲爱的孩子们,今天的若望福音,记载了耶稣传教生涯的最后阶段。现在,等待祂的逾越节,不再是以往的犹太逾越节,而是祂圣死和复活的逾越。当耶稣来到耶路撒冷时,有些希腊人被耶稣的教导所吸引,于是他们来找斐理伯,因为他是十二门徒中的一位,而且来自加里肋亚,还有一个希腊名字。他们告诉斐理伯自己想见耶稣。之后,斐理伯做了什么呢?他又去找了安德肋,耶稣最初召叫的一位门徒,而且这位门徒也有一个希腊名字。于是,他们一起去告诉耶稣这些希腊人的求见。
虽然,福音里没有写这些希腊人叫什么,但是他们渴望看到耶稣、渴望认识耶稣的这份心,与我们非常相似。耶稣如何回复他们?耶稣把他们,也把我们指向了复活节的奥迹,祂最为光荣的时刻,也是祂救恩计划的彰显。“时刻到了”,“人子要受光荣”。
是啊,亲爱的孩子们,四旬期走到了第五个主日,人子耶稣受到光荣的时刻就在眼前。可是这份光荣却是要途经祂的苦路、祂在十字架上的苦难。这份光荣,不止是为了犹太人,也是为了希腊人、外邦人,是为了所有人。所以耶稣说,“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的时候,我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。”十字架,是祂爱的高度,是祂爱的高峰。祂在十字架上吸引我们众人。
下一个主日,是圣枝主日,也被称为苦难主日。教会鼓励我们所有人,用心神准备救主的苦难,教会邀请我们打开心灵去渴盼参与耶稣的十字奥迹。
这一次,我们不是旁观者,我们要准备自己的身心,像主人公一样,去与耶稣一起重新走过苦路、走过死亡、走向复活。
耶稣从召叫我们的最初一刻开始,就邀请我们完完全全地与祂结合,在每一刻的斗争中追随祂,这样我们才有份于祂的胜利和光荣。
谈及自己马上要面对的命运,耶稣用了一幅简单又生动的图像:“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然是一粒;如果死了,就结出许多子粒来。”耶稣把自己比作了这样的一颗麦子,打开自己、投向死亡,好能给他人带去无数的果实和子粒。
最近我在给学生们上课,讲苦路和耶稣的圣死。对于很多孩子们来说,为什么救恩,不是单单靠天主降生成人就够了呢?要把宇宙的救恩带给全人类,带给历史上的人、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,要让救恩得到满全,耶稣需要被杀、被埋,需要彻底地经历死亡呢?
因为只有天主自己以降生成人的身体,亲历人类的一切,包括人类命运中的死亡,祂才能用复活、用生命的胜利,来彰显和宣布这是爱的胜利。只有耶稣亲历了死亡,才能用祂的复活,告诉我们,天主的爱,超过死亡。
天主亲身经历了这一切——祂用自己完全是人类的身体,跟我们一样,会害怕、会痛、会流泪、会淌血的身体,感受我们所经历的各种痛苦、试炼,承受比我们所承受的所有痛苦加在一起还有更痛的苦难。
甚至可以这样说,因为祂是天主,祂所感受到的恐惧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很多。祂知道,自己将要承受的,是人类所有的罪恶所带来的痛苦,包括今天仍然在继续的战争、不义、欺凌和各种人性的丑陋、不堪。那一日的耶稣,承受了我们所有这些罪恶带给他的重担和苦难。
“现在我心中烦乱,我该说什么好呢?我要说:父啊!救我脱离这时刻吧!”
每次读到耶稣想要说的这句话,这句祈求,我都难过万分。不久之后,在革责玛尼的庄园里,在恐惧和孤独的折磨中,耶稣也会祈求父免去祂这一杯,可是最终的最终,祂还是把自己交托给父的计划,祂愿意承受一切,为了光荣天主圣父的名字、为了光荣天主的爱。
耶稣亲身走过了祂的苦路,祂也把这条路指给我们。“那爱惜自己的生命的,必要丧失生命;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,反要保存这生命到永生。”
亲爱的孩子们,你们一定会问,什么是憎恨自己的生命?耶稣并不是要我们忽视生命的美好,不是要我们忘记一切的恩赐来自天主,要用感恩的心善用我们的生命。耶稣用一个极致的说法,邀请我们跳出只看到自己的小视野,要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投向于为他人的服务之中。当我们爱近人、爱这个世界,爱到忘我的时候,我们才会真正体验到耶稣许给我们的新生和果实:
唯有那付出自我(self-giving)的爱,才能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。
本周主日学
热场游戏:“落下去、开出来”:今天福音里,耶稣说“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然是一粒;如果死了,就结出许多子粒来”。老师可以让所有孩子都蹲下去,然后让其中一个孩子站着,让他/她作为妈妈麦粒。问他/她,妈妈麦粒,你愿意落下去吗?如果他/她说,我愿意,她就可以蹲下去,那么老师就配音“哗啦啦”,其余的孩子,就站起来;如果他/她说,不愿意,老师就配音“呜呜呜”,还是他一个人站着,但是其余孩子却需要继续蹲着,直到大风吹过,这个唯一站着的孩子,最后也“凋零”。
我们用这个动感的视觉,让孩子们看到,落下去/死去自我的果实,和坚持只有自己的结果。
涂色、迷宫、找不同等小游戏:
迷宫: 从土壤中落下的麦粒,走到果实。
一起跟随耶稣吧~
找不同: 请找出上下10个不同之处。
根据数字连线,完成这幅画:
麦粒结出千千万万的果实手工